2025-14-23
對標強國所需、竭盡海關所能!廣東省內海關切實推進“智關強國”行動,以檢驗監管改革破解發展效率瓶頸、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降本增效,賦能廣東外貿進出口加速,維護能源資源和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智慧監管
推動鋰電池出口提速增效
據海關統計,2025年上半年廣東省出口鋰電池超過7億個,出口數量同比增加19%,貨值同比增長41%,拉動廣東省“新三樣”出口整體增速27.2個百分點,占廣東省“新三樣”出口總值的72.6%。
今年3月5日,廣州海關出口鋰電包裝智慧監管模式試點成功落地,海關通過智能化系統自動比對貨物信息,對信息無異常的貨物免于現場檢驗直接放行,單批貨物查檢用時從約72小時壓縮至30分鐘以內。
廣州海關關員在對企業申報的鋰電產品技術參數和包裝方式合規性實施現場風險預甄別。 李超越 攝
深圳海關推出出口鋰電池包裝“批次檢驗”模式改革試點,企業可享受預約查驗、證書“云簽發”等服務,整體可提升出口鋰電池供應鏈交付效率近七成,中小微企業可專窗辦理通關業務,享受24小時預約和“提前申報”“兩步申報”模式等便利。1—7月,該關共監管出口鋰電池相關產品2.38萬批、792.91萬件,同比分別增長29.52%、56.75%。
拱北海關開展鋰電池產業調研,根據企業的需求,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推進“批次檢驗”模式改革,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研究,拓展信息化數據服務。
黃埔海關復制推廣“出口鋰電池包裝智慧監管”業務場景,建立“企業+產品”的數據畫像開展差異化合格評定,縮短檢驗放行時長約九成,指導企業提升申報準確率達99%以上。加強關地協同搭建的“鋰電池出口一件事”云平臺支持檢驗監管全流程線上操作、實時查詢,檢驗放行時長實現從1周到1天再到1小時的“3個1”蝶變。
優化監管
保障進出口危險品安全高效通關
“海關新模式讓我們‘同一批次’的出口產品經首次檢測合格后,后續批次上午申報,下午即可放行裝船運往海外。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越南、馬來西亞等全球10余個國家和地區,這將極大提高我們的倉儲周轉率和交貨速度,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敝楹Vt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景波對未來信心滿滿。
拱北海關創新實施進出口危險品檢驗監管模式,以信用管理為基礎構建企業分類體系,以精準風險識別為導向實施風險分級管理和差異化分層監管,有效推動危險品進出口通關更安全、更高效。新模式后,提高通關效率達25%,助力205家企業1266種相關產品高效進出口1.08萬批次,貨值達584.76億元人民幣,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效服務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
拱北海關關員核驗出口危險化學品。 王若惠 攝
黃埔海關在立沙島精細化工園區首創試點“組貨地檢驗”監管模式,允許企業將散裝液體化工品以多種物流方式分批運抵組貨地集中組貨,直接由組貨地海關受理出口申報并實施檢驗,減少運輸環節,節省物流成本,提高通關效能。
自2024年4月試點以來,黃埔海關已助力25家化工品貨源企業通過新模式順利出口162批次,貨值達5.4億元人民幣,出口目的地覆蓋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有效盤活了立沙島作為區域化工品集散樞紐的功能,為廣東外貿注入新動能。
分類監管
促進重要產供鏈穩定
“我們的訂單需求和進口頻次都相對密集,2025年可能還會增加,如果做不到‘到貨即投產’,工期就會很趕,將面臨損失訂單和賠償違約金的風險?!眰摿﹄娮俞t療器械(深圳)有限公司進出口部經理商洪燕一度憂心忡忡。
為解決企業訴求,深圳海關研究對部分進口企業試點“差異化合格評定”模式,對企業、商品、用途等進行“前置智慧評估”,其中低風險產品企業運用“合格保證”方式經海關確認放行后物料即可投產,由平均72小時的監管時長縮短至1小時以內。實施該模式后,“到貨即投產”觸手可及。
深圳海關運用差異化合格評定方式分級分類驗放醫療器械。 伍紫陽 攝
位于深圳光明科學城的聯想系統集成(深圳)有限公司同樣是最早落地試點該模式的企業之一,今年1月試點以來,該公司就有貨值超187.95億元的涉法定檢驗產品進口,其2509票涉檢產品進口僅有3票中控現場查檢。該公司經理尹慶華介紹,“試點惠及產品金額超過13.94億元,原先需要1至2天才能完成的目的地檢驗,現在實現了‘入廠即檢驗,驗完即投產’,在投產提速的同時節省運營成本,公司交付能力得到了極大躍升。”
2025年1至7月,深圳海關對10150批次、15.43億元的零部件通過“差異化合格評定”以低、中風險模式進口,同比增長39%、1.95倍。
南方+記者 劉倩
【作者】 劉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